2月20日,一款流行于民间的加密货币“派币”(Pi Network)正式开放主网,并在当日上线了芝麻交易交易所。价格在上线当天一度飙升至2.88美元,之后甚至攀升至3美元。
但,好景不长,经过几日的波动后,价格最终稳定在2美元左右,派币主网的上线标志,随着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目前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争议,尤其是其能否达到愿景中的314,159美元的天价,真是令人充满疑问。
派币与比特币的最大不同在于其供应量,比特币的最大供应量为2100万枚。
派币的最大供应量则高达1,000亿枚币,尽管目前仅有约1,000万用户完成了KYC认证并迁移至主网,但如此庞大的供应量显然无法满足其作为货币的稀缺性特征,在这,用户仅需每天点击几下就能获取一定数量的Pi币。
这种获取方式的低门槛使得其价值难以支撑起用户所期望的高价,从目前来看派币想要冲击10美元甚至更高价格,似乎是不可能。就像快归零的空气币。
派币自称拥有自己的生态系统,这是其与其他虚拟货币的最大不同之处,这套生态系统包括计划与商家合作实现Pi支付,,鼓励基于Pi网络开发应用以及与其他网络互联等。
它宣称的“百万商家接入”并无实证,目前仅有少数未经验证的小型平台接受Pi币,且交易还需团队手动审核,别说,它的白皮书承诺的“开发者奖励计划”也尚未兑现,DApps的数量和质量远低于Solana等新兴公链。
在国外的社交平台上,Pi Network的支持者们以一种近乎传销洗脑的方式进行宣传,频繁使用“下一个比特币”“派未来”超越比特币等……,试图让人们相信无成本发家致富的美梦。
他们还通过精心设计的收益曲线图暗示未来价值,甚至要求参与者以发展下线的方式换取“算力加成”……。
虽然这种方式并未直接采用传统传销的金钱门槛,但其通过精神控制和社群裹挟促使用户持续投入时间和人际资源的运作逻辑,已经引发了马来西亚、印度等多国金融监管机构的警示。
尽管Pi Network的前景看似诱人,但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却令人担忧。虽然其号称是“移动端免费挖矿”,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款成熟的技术可以投入使用,主网的功能也不够完备,很多所谓的“生态应用”都还停留在纸面上……。
更重要的是,其依靠“拉人头”的方式来增加用户,而非通过实际的市场应用和自由流通来提升价值,这让很多人联想到了历史上的一些投机项目,而这些项目最终大多以失败告终。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与其花费大量时间每天点击挖矿,不如冷静地思考一下:如果这款代币一直无法真正成交和投入使用,那么这些所谓的“挖矿”和“投资”究竟是为了什么?
当前,全球监管机构正在严格控制加密货币的风险,因此投资者需要更加遵守国家规定,远离那些可能踩踏红线的做法。区块链技术本身是宝贵的,但只有符合规则、透明化且确实能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才是值得我们长久关注和重视的。
还有就是这派币,本就是违规违法的,要翻墙软件才能签到,再说就是用,什么kyc啊,活体认证啊,这都是什么?还有很多大爷大妈说,为什么卡在8-9没绿,这本就是有风险软件,还想提币到交易所?想一夜暴富不可能的。
提示:我国严禁虚拟货币交易,参与Pi Network挖矿、交易、推广均涉嫌违法。